柏林之戰
衛國戰爭的最後一戰是柏林戰役,或稱柏林戰略進攻行動,於1945年4月16日至5月8日進行。

攻占柏林 最高統帥部下令三條戰線的部隊:第一白俄羅斯人(指揮官 - 蘇聯元帥 G. Zhukov),第 1 烏克蘭人(指揮官 - 蘇聯元帥 I.S. Konev)和第 2 白俄羅斯人(指揮官 - 蘇聯元帥 K.K. Rokossovsky)。波蘭陸軍第 1 和第 2 集團軍也參加了此次行動。

4 月 16 日,第 1 白俄羅斯和第 1 烏克蘭方面軍的砲兵準備開始。剛結束,143盞強大的探照燈就讓敵人失明,步兵在坦克的支援下開始進攻。由於4月25日的攻勢,烏克蘭第1方面軍和白俄羅斯第1方面軍的部隊在柏林以西聯合,完成了對敵軍整個柏林集團的包圍。她在該市的清算一直持續到 5 月 2 日。每所房子都必須被風暴襲擊。4 月 29 日,為建立德國議會——德國國會大廈而展開了戰鬥。

5 月 1 日,紅色的勝利旗幟飛越國會大廈。5 月 2 日,柏林的德國駐軍投降。
柏林戰役的結果和意義

1945 年 5 月 8 日,在柏林郊區,德國陸軍元帥卡爾肖特,前國防軍最高司令部參謀長,海軍總司令 W.凱特爾海軍上將 H. Friedeburg 和航空上校 G. Stumpf 簽署了一項關於納粹德國無條件投降的法案。在蘇聯方面,由蘇聯元帥G.K. 朱可夫。

佔領柏林導致德軍和黨衛軍殘餘部隊在大部分戰線上大規模投降,這使得蘇聯在佔領柏林和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法案後基本停止了敵對行動。大約 48 萬德國士兵和軍官被俘。行動中,蘇軍擊退敵軍70個步兵師、23個坦克師和摩托化師,摧毀大部分德軍航空兵,俘虜約48萬人,繳獲大砲和迫擊砲1.1萬門,坦克和突擊砲1500餘輛,飛機4500架和許多其他技術。紅軍損失35.2萬人。
烏格拉前線
尤格拉居民蘇赫申·鮑里斯·維內迪克托維奇參加了對柏林的攻勢。他於 1921 年出生在 Nizhnevartovsky 村。他畢業於四個班。戰前,他在 Krasnoye Znamya 集體農場擔任會計師。

鮑里斯·維內迪克托維奇於 1943 年 12 月 20 日被拉里亞克斯基區徵兵辦公室徵召到前線。自 1944 年 6 月以來,他作為第 1 烏克蘭方面軍第 3 近衛迫擊砲旅的一員參加了戰鬥。1944 年 3 月 28 日,在拉蒂博爾鎮附近的蘇聯迫擊砲準備和齊射期間,敵人的大砲和迫擊砲射擊 3 次中斷了射擊陣地之間的通信。敵軍炮火下的衛兵二等兵Sukushhin迅速修復損傷,繼續在總機前值班,清晰地傳達所有火控指令。由於在這次戰鬥中執行指揮任務時表現出的勇氣和勇氣,他被授予紅星勳章。根據 1945 年 3 月 31 日最高司令部的命令,參加了攻占拉蒂博爾和布里斯勞的戰鬥的部隊受到了感謝,並在莫斯科用 124 門砲的 12 門大砲齊射致敬。

1945 年 5 月 1 日,電話通訊部指揮官、近衛迫擊砲旅的初級軍士鮑里斯·蘇赫申 (Boris Sukhushin) 的連隊參加了柏林戰役。在沒有重大人員損失的情況下完成戰鬥任務後,砲台轉移到柏林附近。由於在這些戰鬥中出色地執行了指揮任務,鮑里斯·維內迪克托維奇·蘇赫申被授予"佔領柏林"獎章。